正确认识低钠盐 科学选择更健康
发布时间:2024/11/7 来源:信息中心 作者:admin
— 低钠盐 —
低钠盐是在普通食盐中混入一定比例的氯化钾制成的食盐产品,以达到减钠不减咸的目的。我国人群膳食特点是高钠低钾,低钠盐在减少钠摄入的同时增加钾摄入,可实现“双重”降血压目的。然而,大众及专业人员中仍有不少人对其认知不足,甚至存在误解。
01钠、钾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?
据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》公布的数据显示,心血管病成为是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,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,心血管病占首位,2021年分别占农村、城市死因的48.98%和47.35%。而血压升高是引发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。
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不足均可引起血压升高。世界卫生组织将减少钠摄入列为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措施之一,推荐每日摄入钠≤2000mg(相当于食盐5g/d),钾摄入≥3510mg/d。然而,目前各国居民钠钾平均摄入量均远未达到上述标准。我国居民每日钠摄入量4431mg,相当于WHO推荐量的2倍余,而钾摄入量1932mg,约为WHO推荐量的一半。
02为什么要提倡减盐?
据调查,我国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.5g,大约是世卫组织推荐每日5g的2.1倍。高盐饮食易导致高血压,而高血压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。据统计,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.7亿,全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5.2%。早在2011年,减钠即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世界经济论坛列为中低收入国家防控慢性病的“最佳措施”。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,并将“减盐”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计划。到2030年,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%,提倡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。推荐使用限盐勺,鼓励生产、销售低钠盐等相关措施,推动全社会形成健康用盐习惯。
03为何要推广低钠盐实现减盐?
人的口味具有很强的习惯性,一旦形成很难改变。我国钠摄入的主要来源是烹饪用盐(69.2%)、其次是酱油(8.2%)、加工食品(6.0%) 和鸡精(4.5%),所以在平时烹饪过程中减少食盐用量来实现减盐就显得尤为不容易。
减盐的挑战在于“如何能够在确保食物风味的同时实现降钠的目标,让消费大众减盐变得轻松且容易接受。”低钠盐是在氯化钠的基础上添加一定比例的氯化钾,氯化钾本身也具有咸味,可保证在不影响口味的情况下让大众轻松减盐。同时,通过天然食物补钾受膳食结构、农业结构、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,而食用低钠盐可同时实现减钠补钾的目的,非常适合在我国人群推广。
04低钠盐口感与普通食盐有区别吗?
低钠盐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钾来降低氯化钠的含量。研究表明,当低钠盐中氯化钾含量为30%或更低时,超过80%的参与者无法判定普通食盐和低钠盐的口感区别。目前我国市场在售的低钠盐(氯化钾含量一般不超过30%)与普通食盐在口感上难以区分,可接受性良好。
05长期食用低钠盐有哪些效果?
低钠盐的作用机理,一是降低了钠含量,可以降压;二是补充了钾元素,也有助于降压,可以实现双重降压功效。
从效果来看,长期食用低钠盐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;显著阻止血压正常人群的血压升高,减少新发高血压;显著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和全因死亡,且不受基线血压水平的影响;有良好的安全性。不增加临床高钾血症和猝死。
06低钠盐适合哪些人群?
(1)推荐高血压患者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。
(2)推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。
(3)推荐中老年人群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。
(4)建议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群考虑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。
(5)肾功能不全患者如需使用低钠盐,需遵循专科医生建议。
(6)高钾血症患者不宜使用低钠盐。
07为何低钠盐比普通食盐要贵一些?
低钠盐是由氯化钠添加一定比例食用氯化钾制成,其中氯化钾的原料价格是氯化钠的10倍左右。产品的价格取决于成本,所以相比普通盐,低钠盐的价格稍高。
08低钠盐推广的政策依据是什么?
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《健康中国行动—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》,明确提出:“到2030年我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%的任务目标”,提倡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,鼓励食盐企业生产和销售低钠盐。单位食堂、餐饮机构、养老机构等推广合理膳食,这为低钠盐推广提供了政策依据。
09低钠盐的国际认可度
国际社会通用低钠盐作为减盐的有效手段。据统计,2021年全球有47个国家销售低钠盐,其中28个高收入国家,13个高中收入国家,6个低中收入国家,集中在北美、欧洲和中亚地区。芬兰、美国、日本和新加坡都有政府推广低钠盐的成功实践。
来源:信息中心
Copyright © 2011-2012 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 ![]() |
关注盐科学与化工官方微信 |
掌握盐行业最新资讯 | ||
地址: 天津市滨海新区于家堡融和路681号宝策大厦11层 电话:022-60718628 传真:022-60718633 邮编:300450 Email:info225@126.com 津ICP备13003589号-1 |
||